返回武汉市第三医院官网首页
神经内科 (光谷)
科室电话:027-65399441

健康科普

Health science
首页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武汉市第三医院“健康家教” 努力将患者“挡”在手术室外

2019-05-27文章来源:

争分夺秒挽救脑梗患者生命,深入社区宣讲防治中风知识,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团队长年为市民做科普,这一公益举动引来社会各界点赞。

    作为湖北省首批卒中(中风)急救导航地图医院、首批通过认证的武汉市高级卒中中心,该院神内团队每天救死扶伤已经“压力山大”,却仍然坚持抽出时间与精力,义务做普通市民的“健康家教”,这一切源于医者的一份朴素情怀——把尽量多的人挡在手术室外,让尽量少的人面对生死考验。

在头发丝般粗细的血管里取出血栓

    不久前的一天,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急诊通道,市民黄先生追着推床,边哭边跑,他不知道母亲陈女士突发中风的后果会如何,但他知道人一旦瞳孔散了,希望就渺茫了……

“患者出现昏迷、左瞳孔散大、右半身偏瘫,高度疑似脑梗急性发作,入院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完善检查,送进介入手术室!”10分钟前,卒中中心团队在接到120第一时间发回的患者资料时,就做好了所有院内准备工作。

    入院后,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神经内科主任刘建光和黄先生简单沟通发病情况后,快速评估判断陈女士是醒后卒中,且是致死性后循环卒中,很可能是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因发病时间不定,过了溶栓时机,因此提出“紧急采取动脉取栓”方案,一旦再次错过时机,患者生命将面临极大危险。

    患者入院30分钟内,神经内科团队密切配合,迅速完成采血、术前准备、动脉穿刺,通过导管造影明确为基底动脉主干血管堵塞,并紧急进行支架取栓。1个小时紧张的手术过后,陈女士血栓被完整取出,血管开通,恢复正常脑血流,术后瞳孔立即恢复正常大小,在手术台上肢体活动恢复正常。

“在头发丝粗细的血管里取栓,太神奇了!”手术结束后,陈女士没过多久就康复出院了。她说,康复出院后,她最担心的就是第二次中风,让人惊喜的是,除了复查外,每个星期,都有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给她打电话,详细了解她的身体状况,并且随时在微信回复她的疑问,她感觉安心了不少。

一对一为出院患者提供用药与生活指导

    “学会识别、处理中风外,最重要的还要知道怎么预防,防患于未然。”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神经内科主任何静介绍,除了给老百姓讲座科普、给社区基层医生培训外,他们还为千余名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并定期进行随访。

    与陈女士一样,58岁的刘女士也是众多的随访患者之一。一年前,她因为中风,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神经内科做了手术。康复出院后,她每个月都能接到医生的电话,询问她的血压、血糖监测结果,而后依据结果告诉她是该上医院复查还是自我调整。有时医生还会当面告诉她该怎么运动、饮食,来预防中风复发。

刘建光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中风具有高复发率,一年的复发率高达20%。他们给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通过电话、微信群以及面对面的方式定期回访,给患者们提供用药、生活方式、运动方法等方面的及时指导,一方面是为了让从未中风的患者继续远离中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曾经中风过的患者再次复发。

    “三甲医院的医生们定期回访,事无巨细都管,对我们来说就是吃了颗定心丸。”79岁的吴爹爹说,对于老年人来说,预防中风是个长期又复杂的过程。医生能定期随访,及时答疑解惑、纠正错误,让他们更有信心预防应对疾病了。

不少主动要求安支架的患者遭到拒绝

    除了为患者进行中风健康管理方面的教育,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团队还需要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手段方面的教育,纠正他们错误的治疗观念。比如,不少患者检查发现血管狭窄后,尽管身体状况相对稳定,但往往“求贵求快”,主动要求在血管里安装支架,以防患于未然。为了说服他们不滥用支架,医生们往往要费不少口舌。

    “我当时几乎每个月都来一次,为的就是说服医生们给我安支架。”提及一年前的事情,82岁的李爹爹有些不好意思。他说,老伴去世早,两个儿子都成了家,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独居的他最怕的就是生病。

检查发现脑袋里有血管狭窄后,李爹爹一直忐忑不安,担心哪天狭窄的血管被堵引起中风,于是主动要求手术安支架。当刘建光劝他不要安支架时,他还以为医生是嫌老年人麻烦,为此很是不悦,此后几乎每个月都会找刘建光说情甚至施压。刘建光反复讲解不安支架的理由后,他才慢慢理解接受。如今一年过去了,在刘建光团队的定期随访监测下,李爹爹那根狭窄的血管一直很稳定。

    像李爹爹这样的患者并不少,他们希望通过安支架“彻底解决问题”,但手术安支架本身是有风险的,且费用不菲。“如果狭窄血管斑块稳定,完全可以通过及时监测,保守治疗。”遇到这样的患者,刘建光和同事们往往会综合评估,通过通俗的方式给病人反复讲解,让他们接受最科学、性价比最高的治疗、预防方式。

“无论是安支架还是其它医疗行为,我们都会以实际病情为第一考虑因素,以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接诊处理。”刘建光说,治病救人是个双向过程,医生提出建议后,也需要患者的接受与配合,因此,纠正患者错误的治疗观念与预防误区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耗费时间精力甚至损失收入,但在温暖患者的同时也能让自己心安。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医院要“授之以渔”

    “把健康知识送到家门口与病床前,甘当市民的‘健康家教’,神经内科团队的行为体现了医者的仁心与责任心,医院也非常赞赏与支持。”武汉市第三医院院长黄晓东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救治工作,很重要一点就是“与时间赛跑”,神内团队多年坚持科普工作,就是希望患者一旦发病能“更早一点识别”“更快一点送医”,这样更多患者与他们家庭的命运将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所谓“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黄晓东说,这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卫计委”变身为“卫健委”,体现了国家卫生健康工作理念的重大转变,将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那么与之相应的是,医院与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也要发生转变,工作也要前移,不仅仅要看病治病,不仅仅要追求高精尖的手术,还要更多地承担起健康教育工作。

    在维护市民健康问题上,黄晓东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她介绍,该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校医院、养老院等20多家基层机构建立了医联体,以神经内科为代表的多个科室依托这一体系,根据不同基层机构与居民的需求,为他们“定制”专家、“定制”课程,提高市民健康意识与健康素养,帮助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不生病或者少生病,即使生病了也具备第一时间正确应对与选择合适医疗机构的能力。

    “作为一家市属公立三甲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一直非常重视公益性,非常强调社会责任。”黄晓东透露,该院考虑建立互联网医院,让更多老百姓可以享受权威专家提供的高质量健康科普和医学诊疗,“让公立医院的优秀医疗资源与武汉市民的健康需求,更加高效地互联互通互动起来。”